据奥特莱斯网消息:韩国ELAND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衣念上海”)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被行政处罚,涉及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根据处罚信息,衣念上海委托其他公司生产的涉案羽绒服产品共计80件,其生产成本为75元每件,而专柜标价1598元每件。至2021年11月3日,涉案羽绒服共售出2件,其中1件为抽检售出。衣念上海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4382元,并没收违法所得1322.45元。实际上,这并不是衣念上海第一次被罚,该公司旗下多个品牌都曾因产品质量、虚假宣传等问题受到行政处罚。
1980年创始于韩国的衣恋集团旗下拥有ELAND、SPAO、Prich、Roem、Plory、Paw in Paw逾40个品牌。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信息,2021年初,快时尚品牌SPAO上架的一款“女士羊毛大衣”实则产品面料和里料成分均为100%聚酯纤维,并不含羊毛成分。衣念上海因虚假宣传被罚20万元。
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ELAND品牌天猫旗舰店销售的一款水洗牛仔裤抽检结果判定为不合格。衣念上海因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被罚没收违法所得553.2元,并罚款717.2元。
根据天眼查统计,衣念上海近两年累计收到的处罚金额为24.6万元。虽然处罚金额并不大,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衣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问题并不少。实际上,衣恋集团已经在中国市场四处碰壁。
近两年在中国市场,衣恋集团正试图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方式来摆脱其影响力下滑的困境。根据见实科技消息,衣恋集团新零售负责人张笠巍曾在近期举办的2022驿氪第5届用户大会上表示,2019年衣恋集团刚开始新零售部分门店的的探索。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催化因素,衣恋集团在这一年迅速搭建了小程序、直播广告、数据运营、会员体系、线上线下融合等数字化运营的关键项目。2021年,衣恋集团进一步布局私域运营等更为细化的数字化方向。然而,从整个电商发展的大环境来看,衣恋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已然迟缓。而衣恋集团的另一大难点在于旗下30多个品牌如何进行整合管理,才能保证整体转型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