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3月5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先来划一波重点:
一、去年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
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
关税总水平由9.8%降至7.5%。
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还要保持清醒: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困难较多。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
二、今年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万字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当然不止这些。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出其中四大要点,解读当中“玄机”。
三大措施
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过去一年,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国曾先后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多措并举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状况,融资成本上升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举措包括:
1)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
2)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
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
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
3)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鼓励创业投资
科创板和注册制,无疑会在中国资本市场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3月2日凌晨,随着证监会正式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科创板正式登场。
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机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
不难发现,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今年,各界对科创板的推出寄予厚望,中国制造业2025强势启动,科技创新如弦上之箭,开弓就没有回头的路。那么如何精准服务创新,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浪费,是摆在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道必答题,也是必须答对不能答错的题,更是一道关系中国制造2025成败的关键课题。
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允许更多领域实行外资独资经营。落实金融等行业改革开放举措,完善债券市场开放政策。
加快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执行一致性,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
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有效引导预期,积极吸引外商投资,让各国企业提升了投资中国的意愿。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扩大开放领域,加大引资力度,稳定利用外资的好势头。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国内企业竞争力较改革开放初期有所提升,部分企业已开始与外商投资企业同台竞争,但我国未来发展仍然需要积极引进并利用好外资。同时,“稳外资”需与时俱进。
支持新业态,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第三次将人工智能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向社会各界表明政府在接下来一年中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关切与重视。
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任务中,应当“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
对比前两年对于人工智能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境,今年的描述从“加快”、“加强”变为“深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如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
不难看出,在今年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上,政府将在培育发展之后,继续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这说明我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已经走过了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接下来一个阶段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向纵深方向进一步发展。
此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这部分被单独列段重点阐述,不难看出我国政府对于高端制造业以及智能制造所寄予的高端厚望。
回顾这几年的两会提案,从早期技术初露端倪到产业落地,科技圈的人大代表们可以说是跟着产业的节奏,一步步地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提案。从今年这几个关键词来看,以AI为核心的新技术,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行业标准的逐渐完善下,会朝着产业纵深扎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