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一线奢侈品牌GUCCI又双叒叕火了,但不是因为新品发布,也无关品牌收购or人事调动。这般又是为何?
这源于CEO马可·比扎里在“BoF时装商业评论”于上海举办的一场会议上称:“坦率地讲,多数平台上都存在大量假货,我不想因为我在这些平台上的存在而给假货认证。”比扎里还称:“假货肯定是有问题的,目前我想保持距离。”他还表示,他与阿里巴巴和京东都保持着联系。但他说:“与其冒险,还不如等待。目前我们仍处于观望状态。”
这是公然开怼阿里京东假货泛滥?
要知道现在中国已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咨询服务公司贝恩(Bain)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20%,达到1420亿元人民币(合205亿美元)。其中,电商销售额占9%,仅两年时间,就增长了3%。
目前,已不少奢侈品牌已与阿里、京东“缔结”了良好的“双边关系”——Burberry、Hugo Boss、Tiffany、Moschino等入驻天猫奢侈品频道;而同是开云集团旗下的YSL、Balenciaga、以及Alexander McQueen也与京东建立了合作。
所以,扎里这一言论,在社交媒体瞬间炸开了锅。
虽然电商平台正逐渐成为奢侈品品牌撬动中国市场的杠杆,但除了“真假问题”,双方之间仍存在着不少历史遗留问题,他们对电商化有着几大顾虑:
其一网络的大肆披露压缩了品牌的距离感,是否会与奢侈品小众、稀缺、神秘的特性有所违背,影响其营造的高级品牌形象;
其次线下销售更能通过产品直观的魅力与客户服务达到维护客户关系的作用;
Chanel全球时尚事业总裁BrunoPavlovsky曾经表示,若每件事物都可以很直接取得,那便丧失独特性;扎里在公开发言时强调,奢侈品牌加入第三方电商平台会冲淡奢侈品牌最重要的独特性,此举不是一个值得冒险的事情。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奢侈品的价值除了商品本身的品质,还有百年传承的品牌故事,这些故事以往必须在店内才能感受,或透过顾客口耳相传,片段的资讯提高了品牌的神祕感;但消费者现在已经能轻易在网路上获得更完整讯息、同步观看发布会甚至订购商品,品牌该如何思考电商策略?
贯彻品牌精神:将品牌精神与使命贯彻到数位世界的每个环节,重新检视品牌定位,在奢侈品的珍稀性与年轻消费族群偏好找出平衡点。
完美的顾客服务:集成供应链,配送时间必须符合网络时代的期待。品牌应考虑商品细节的呈现、专业设计师线上提供穿搭建议、专人送货到府服务等,让消费者能获得和在店内一致的体验。
强调商品独特性:稀有、限量、网络独卖等宣传一定要是真实的。奢侈品的消费者希望透过商品让自己与众不同,因此独家感对他们来说別具吸引力。
差异化跨境销售:在国际市场要提供消费者无缝的体验,必须考虑各地区的特殊情况,包含支付方式、偏爱的配送方式、当地物流合作伙伴等细节。GUCCI炮轰阿里京东假货多GUCCI炮轰阿里京东假货多GUCCI炮轰阿里京东假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