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而言,多业态融合确实能从广度上吸引更多消费者。但实际上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些不同业态的餐饮品牌、亲子品牌等等,到底是自带流量,还是蹭流量?本想着引入更多品牌,能提高商行内的客流量,结果却为他人做嫁衣,这确实得不偿失。北京华商安盛商业咨询有限公司总裁韩东先生曾在会议中表示,多业态配套,走特色化的道路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寻找自带流量的品牌。
到底怎样才算自带流量的品牌呢?
1、吸引年轻客群
购物中心的兴起是因为它代表着时尚与潮流,它所希望的客群是更具朝气的,能给购物中心带来年轻客流的品牌都是它所需要的。而年轻人需要时尚、前卫、有趣,带有新奇特互联网标签的“黑科技”类门店正好可以满足年轻人这一特征。做天使投资人出身的李晓鹏称:“未来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黑科技代表未来的方向,年轻人喜欢是应该的。”
2、能静,能摸,能玩的体验
购物中心除了让顾客一站式购物以外,还能让顾客享受良好的购物体验。这就要求购物中心内的门店无论是在灯光设计、购物环境、商品陈列上都要有一定要求,简单的说就是要“能静,能摸,能玩”。
高颜值的包装设计、店铺风格也迎合了年轻人的喜好,随手拍一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就能得到不少点赞和评论,这似乎也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不少网红品牌正是以这种方式在年轻人中迅速风靡。
3、坐拥千万级流量的新媒体大V实体店
例如,做美食视频自媒体起家的日日煮,截至今年1月,已研发5000多条原创视频食谱,全网点击量累计40亿,并在去年11月获得了K11郑志刚、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其去年在上海K11开出了第一家线下店并有不俗的成绩:运营两个月,用户平均消费4000-4500元。今年更是火力全开进军线下:第二家店3月在广州K11开业;并将在武汉、成都、重庆、福州、厦门、北京等城市陆续落地。
互联网以及移动新媒体的快速成长给了大家更多的选择,不止是年轻人,更是在为大家找出更多可能,“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可以更概括的总结现下购物中心竞争的关键词,森女风、二次元亦或是民国风,这些无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需求体现,消费者需求的信号接收反应最快的除了商场本身外,品牌的调整思考也该是第一时间随之而动的。两相结合,强强联手,满足消费者“360度”无死角需求,无论是商场还是品牌商,这何常不是双赢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