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同一天,山西博物院文创空间也正式进驻当天开业的太原华润万象城。把“博物馆”文化带入商圈,是促进山西文化发展,以及博物馆推广的一次大胆尝试,从而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山西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其实,把博物馆开进购物中心的并不仅此一家,前段时间,广州的正佳广场也建了广州首个购物中心里的博物馆——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把海底世界、自然世界、侏罗纪公园、银河隧道通通搬来。8大主题展区、1000多件展品、20多个互动项目,从地球的诞生到生命的形成,从恐龙的灭亡到生物的演化,应有尽有。
大家都说,这是应对当下商业环境下的创新,是文化与商业、事业与产业、传统与当代的有机融合,不仅形成文创在商业领域的对接窗口与传播平台,更将实现文博资源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和平台资源共享。
但早在十多年前,这样的形式早已出现,2004年7月,宏天博物馆进驻大连世达购物广场,成为国内首个进驻商场的博物馆,开馆之初,可以说创造了国内购物中心经营史上的多项第一。但好景不长,由于参观者逐渐减少,不到一年变陆续关闭。
当然,关闭的原因有很多——市场环境不适合、经营不善、选址不当等等。但不管任何时候,购物中心里开博物馆都是一个“技术活”。
首先,站在博物馆的角度而言,
最大的挑战则是如何协调此次展览的科普性与娱乐性。
科普本质上是一种大众传播。要使之传播有效,就要从大众的需求出发,并且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满足大众好奇心,通过娱乐化的一些方式进行科普,使内容灌输更为有趣、有效。借助娱乐愉悦感所带来的主动性和自愿性,更容易使参与者注意和接受其中的科学信息,使大众对科学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而相较于博物馆,文化公司在活动的娱乐性方面往往具有更为丰富的经验以及更为有效的把握,使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更适合商场氛围与公众需求的内容呈现。
然而,借助娱乐只是科普的一种形式,在运用过程中还需要博物馆进行尺度的把握。科普商业展览在激发观众兴趣的同时,也不能娱乐过头,让科学成为展览的陪衬与噱头,反而达不到传播和科普的目的。对此,应保证在科学严谨的基础上增强趣味性与娱乐性,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其次,站在商场的角度而言,
现已有多家商场已引入“商场+博物馆”的模式,前有高德置地梵高画展和K11的“艺术博物馆”,后有正佳广场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业内人士指出,“商场+博物馆”模式流行的背后商场也要考虑商场定位和博物馆的契合点。
例如,太古汇与V&A合作的《鞋履:乐与苦展览》,太古汇定位为高端综合性购物中心,且不断创新将商业空间与生活文化艺术相结合,这个以鞋履为载体的展览,贯穿时尚艺术与文化元素,同时配合商场中的鞋履品牌,形成的鞋履博物馆便能与商场定位非常契合。因此,作为商场的运营者,更应讲究 “商场+博物馆”模式下,与商场定位的契合度,其次最重要的是,能否真正为商场带来引流效果。
商场与艺术、文化的结合是在时代车轮前进过程中的产物,但如何走得更远,需要后来的设计,更需要前瞻性。未来,“商场+博物馆”模式如何走得更远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