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中小企业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本次《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情况》普查共采集了2608家中小型制造企业数据作为样本,通过人员(组织战略、人员技能)、技术(数据、集成、信息安全)、资源(装备、网络)、制造(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4个维度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进行调研。
目前的整体情况中小企业整体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
根据结果显示,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8%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践行阶段,自动化和可视化特征显著。仅有3%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
食品、汽车、电子、仪器仪表、运输设备、医药等行业领跑全国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食品、汽车、电子、 仪器仪表、运输设备、医药等行业处于排头兵地位。优势行业由于其产品直接面向终端用户,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加工流程复杂,企业对人员、设备、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旺盛,企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早,并在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整体水平较高。
全国中小企业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
中小企业聚焦细分市场,在产业链中发挥协调配套优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统计,160家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中,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到75.6%。
统计结果显示,仅有31%的中小企业能够覆盖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小企业对于设计、物流、销售和服务业务大多采用外包方式,主要将资金和人才的投入聚焦在生产业务环节,专注于细分市场,将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不会转”
一是转型人才欠缺。根据数据统计,当前企业均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有89%的中小企业针对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规划。在数字化转型人才方面,企业中数字化相关人才平均占比仅为20%,15%的企业建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可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阻碍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和人才储备水平
二是转型基础薄弱。从数据统计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水平普遍不高,40%的中小企业能够实现基于二维码、条形码、RFID等标识技术进行数据采集,23%的企业实现了关键业务系统间的集成,仅有5%的企业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制造环节提供优化建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