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每逢节庆黄金周,都是各大百货、购物中心的旺季。但从今年的数据看来,商业环境的日趋完善,节庆消费的波峰似乎趋缓。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月26日披露了2018年春节黄金周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分析情况。
现状一:过半企业零售额为负增长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披露的数据,在调查的100家大型零售企业中,46家企业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另外54家企业零售额为负增长。
且在正增长的46家企业当中,仅有11家企业零售额增速超过10%。整体来看,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零售额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增速相比上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
现状二:各类商品 增速全线下降
其中,就商品类别而言,除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5%之外,食品、服装类商品、日用品、金银珠宝、家用电器等品类商品的零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滑,同时各个品类商品的零售额增速均较上年同期增长有所下降。
现状三:一、三线城市 零售额同比下滑
而从城市角度而言,仅二线城市零售额同比微增,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零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是下滑。
此外,一、二、三线城市零售额增速均不及上年同期。一线城市同比下降6.2%,增速大幅低于上年同期15.8个百分点。二线城市零售额同比增长0.3%,增速低于上年同期2个百分点。三线城市零售额同比下降2.7%,增速低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
在实体零售回暖,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为何在本应是消费旺季的春节,出现负增长?
原因一:消费内容多样化
还记得小编在年前,曾推送一篇题为《解读2018年春节消费市场3大特点》的文章。
文章内指出,当代,消费内容更趋多样化,走亲戚送礼物已经out了。国内国外豪华游,才是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年轻一辈不再拘泥于形式,老一辈的思想也年轻化,约上三五知己来个周边游。
对于家中有小孩的家庭,带着小孩到国内的大型主题公园,来个亲子游,也绝对是常见的事。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可选择的度假方式越来越多,不再拘泥于逛商场、购物等单一的度假方式。
但也有人会说,北上广深不仅一线城市,同样也是热门旅游城市,过去总能吸引着大批游客在各大商场购物消费。若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加了,为何今年一线城市的零售额增速下降竟是最快?
原因二:商业环境日趋完善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二、三线城市的商业环境也日趋完善,仅2017年,就有多个零售企业纷纷将购物中心落户二三线城市,同时满足他们对品牌的基本需求。
对于当地居民而言,随时随地都能逛大商场,买品牌商品。跨城市购物已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缺少了这部分人群的助力,一线城市的消费自然大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