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级奥特莱斯开发运营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之际,本土奥莱发展却不尽人意。从2002年到现今,除燕莎、赛特、百联、西奥等屈指可数的项目外,国内大多数的“奥特莱斯”多是所谓的山寨品,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依然有着一线名品品牌数量不足、折扣幅度缺乏竞争力、货源不足等问题。
奥特莱斯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本土企业在开发和运营方面经验依然不足,在探讨本土企业奥莱未来发展时,应首先了解世界范围内奥特莱斯产业的发展方向,从中寻找契机,实现企业弯道超车。
趋势一:奥特莱斯连锁化、垄断化发展加速
连锁化、垄断化发展已成为世界奥特莱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一、奥特莱斯对经营者经营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开发商进入经营领域难度较大,连锁化将使项目更易成功运营。同样的品牌商也更愿意跟随有过成功开发经验,能力较强的品牌开发商扩张。二、连锁化将使得开发商或运营商的品牌资源库大大提升,有助于未来商场招商运营。例如西蒙集团集合了700多个品牌,Mc Arthur Glen 集合了近900 个品牌资源。
中国本土企业在与国外奥莱发展商竞争中,除在土地获取及与政府关系等具备一定优势外,在开发和运营经验、品牌资源库及稳定货源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未来本土企业一方面应主动与世界知名运营商合作开发,同时应加快连锁化发展,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提高与品牌商的谈判能力及企业自身运营能力。
趋势二:奥特莱斯档次分级化发展
在欧洲的精品奥特莱斯里,世界一、二线名品的比例相对其他地区高。这主要归结于欧洲是大多数世界知名品牌尤其是奢侈品的发源地,充足的名品品牌和货源保证了这些奥特莱斯拥有较多、较高档次的品牌资源。
在美国的大多数奥特莱斯店中,中档品牌居多,高档和低档品牌相对较少。最常见品牌为Gap、Adidas 等。而Gucci、Fendi等一线品牌大多只会在邻近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的奥特莱斯中出现。以Van Heusen和Gap为例, 据统计截止2012年,这两个品牌在美国分别拥有208家和206家奥特莱斯店,是拥有奥莱店数量最多的品牌。其中Van Heusen经营的正装衬衫在全美平均售价约为40-50美元,而Gap 的均价范围为15-140美元。相比于美国2012年人均3263美元的月收入来说,这些品牌都只能属于大众消费档次。
中国与美国相似,名品品牌种类相对较少,且中等及以下收入的人口占绝对多数,大众仍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需的性价比产品为主要消费目标。中国的奥特莱斯应更多的参考美国的模式,即奥特莱斯分级。一方面,以国外知名奥特莱斯开发商为代表的奥莱项目,将成为以名品数量占比较高的“精品化奥莱”特征,客群主要面向中高端消费人群。另一方面,国内奥莱开发商将会以发展国际二三线品牌、国内名品为主,以满足大多数的中端消费人群为目标,形成“大众化奥莱”。
日本御殿场奥特莱斯不仅业态丰富,而且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儿童游乐区、餐饮区、便利服务等,极大吸引了家庭型客群。
趋势三:与旅游跨界结合,打造休闲、旅游、购物综合体
奥特莱斯业态的实质除了打折的名牌商品,更由于其提供的不同于市区高楼林立的低密、开敞建筑环境,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放松、舒适的休闲环境。
旅游同样为消费者提供休闲、放松,因此在功能重叠的情况下,奥特莱斯开始越来越多的与旅游相结合。奥特莱斯与旅游业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依托周边著名旅游景点资源,将奥特莱斯设置在其必经之路或相邻地区,以此形成与旅游景点的共同体,实现彼此的客户共享。此类方式对于奥特莱斯来说,投入少,见效快,因此是目前存在较多的模式。例如,美国洛杉矶与著名的棕榈泉旅游度假区之间的Desert Hill PREMIUM OUTLET,以及日本的御殿场奥特莱斯。
第二种方式,在周边没有强势旅游资源的情况下,通过自建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休闲体系。日本三井集团旗下的神户奥特莱斯通过与人工建设的游艇、温泉浴场、儿童游乐广场、儿童培训学校等设施结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旅游、购物、健康综合体。
奥特莱斯产业与旅游度假产业的结合,其核心动力在于:1、两者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具有相似性,满足旅游者的主要需求,即休闲需求。2、通过两者的结合,可有效共享客户资源,同时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增加消费过程的“性价比”。3、在业态上互补,奥莱能够为旅游度假产业提供商业配套,旅游度假产业为奥莱提供休闲、娱乐、居住等配套,同时营造更加良好的休闲环境。
在中国,城市居民多居住与市中心,受交通工具不便,收入水平相对有限等因素影响,到郊外购物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都相对较高,到郊区购物的动力不足,因此必须有足够丰富,足够有吸引力的业态和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奥特莱斯购物。与旅游度假产业的结合,可有效提升消费者到郊区的“性价比”,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奥特莱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