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对购物中心的压力加速了体验时代来临的今天,娱乐、社交等体验诉求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去哪家商场的主要驱动力。体验式商业化解了购物中心业态结构趋同、商品品牌雷同的结构性过剩问题。
在商业地产行业里,体验式商业最常见的载体是购物中心。因为购物中心在建筑设计、空间品质和经营模式上,更易于实现体验的要求;同时,购物中心在业态组合上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也为体验业态的存在提供了契机。
随着作为网购主力军的80、90后消费者逐渐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如何吸引他们的目光,对他们相较父辈更开放更随性的消费心态因势利导,达到“一人带动全家”的目的,成为目前购物中心争夺线上购买力的发力点之一。于是,发展儿童业态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特别是综艺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的亲子话题,也让各大购物中心的儿童业态再次成为业界讨论的焦点。
消费习惯致蓬勃发展
大家知道,传统的家庭休闲聚会场所主要是露天公园,但购物中心以其一站式的儿童消费满足、风雨无阻的体验环境以及越来越有吸引儿童兴趣的体验业态,正逐渐改变家庭周末节假日的去处。这种潜移默化的习惯改变,会将偶发人流变成固定人流,这才是触及购物中心业主对儿童业态的信心的最大加速引擎。
随着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儿童成为拉动人气和消费系数最大的一个群体,孩子的选择决定了家庭的去向,有特色的儿童业态对客流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儿童消费往往以家庭为单位,通常有2~6位大人陪伴。随着儿童业态的快速发展,以前孩子是陪着父母来购物,现在变成了全家陪着孩子来休闲。儿童在娱乐时,空闲的多位家长一般会选择逛商场打发时间,发生消费行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孩子父母都是70后~90后,是购物中心最喜欢的主流消费人群(25~40岁),也是最有购买力的主流消费人群和各个购物中心争抢的人群。
可以发现,由孩子带来的客户群成本低、稳定性强、留客时间长,如果能够让购物中心变成“邻里社区亲子休闲中心”,就有可能改变家长的消费习惯。比如所由于经常光顾某个固定的购物中心,如5号停机坪的星期8小镇、正佳广场的快乐王国等,会渐渐形成购物习惯,也会慢慢从被动前往变成主动选择,即使平时孩子不在场,家长也会习惯到这个购物中心消费。这样消费习惯的改变将对购物中心未来运营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蔓延到三四线城市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前基本上不会选择去购物中心,日常生活所需基本上可以网购解决,但是自从给自己的小孩报了早教和英语课什么的之后,不得不每周都要去。我们了解到他们,通常每次上完课后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一会儿,中午玩累了就直接在楼上找点吃的,吃完再逛逛孩子的玩具、衣服什么的。
天河某购物中心四楼儿童区,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儿童区、电影院、美食街是三个最火的区域,家长们带着孩子来此不仅是买东西,还可以游泳、滑旱冰、学画画等等,省了东奔西跑,不出商场就全搞定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购物中心的未来。”有人这样说。
据了解,随着80、90后生育高峰期来临,涵盖婴童用品、儿童服饰、儿童摄影、儿童乐园、儿童体验馆、早教机构、儿童餐饮、儿童书店八大品类的儿童业态已然成为省内各大购物中心不可或缺的标配,像海印又一城、正佳广场、5号停机坪等,都在打造各具特色的儿童体验业态,或相关儿童品类的一站式购物,来聚集人气,拉动消费。
相关调查显示,儿童业态已经从原始散兵游勇的街边店迈入购物中心时代。如今,不只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一些二三线省会城市、地级市的购物中心也开始涌现儿童业态。前不久我司到贵州仁怀市做市场调查,发现这个只能算四五线的小城市,很多家庭对儿童业态的需要特别强烈。由于当地缺少高品质的儿童业态,不少家庭不得不打“飞的”送小孩去重庆体验国际品牌早教。
儿童业态都在成为继百货、大卖场、影院、餐饮等之后的主力业态,一些购物中心甚至会开辟出超过15%-25%的营运面积专供儿童娱乐,而以往传统购物中心中儿童业态比例只约占5%左右。